反洗钱动态
【反洗钱宣传】反洗钱知识库: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源:admin
浏览:8408
  

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有哪些?


1.国际反洗钱组织体系


随着现代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洗钱活动呈现国际化、专业化、人工智能化、规模化、体系化等特征,并涉及到立法、司法、执法、情报、行政等各个领域,这就需要加强国际协同与合作应对国际化挑战。各国合作成立了专门的反洗钱国际组织、区域性反洗钱国际组织等,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反洗钱相关措施,打击跨境洗钱,共同抵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 


  反洗钱国际组织:


 

专门的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FATF式的区域性反洗钱国际组织、埃格蒙特集团(Egmont Group)、沃尔夫斯堡集团(Wolfsberg Group)等。 


反洗钱领域发挥作用的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欧盟(EU)、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刑警组织(ICPO)、欧洲委员会(EC)、美洲国家组织(0AS)等。 

FATF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一,于1989年在巴黎成立,专门研究洗钱的危害、预防洗钱并协调反洗钱国际行动。 

FATF发布《40项建议》、《打击恐怖融资9条特别建议》是反洗钱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标准,对各国立法和反洗钱法律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FATF 每年更新高风险及应加强监控的国家或地区,发布反洗钱类型报告,是各国开展打击洗钱工作的重要参考;引入风险为本理念,按照FATF国际标准对成员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各国根据评估结果按照FATF相关标准开展后续整改、报告等工作。 




FATF式的区域性反洗钱国际组织 

 

目前,世界上共有8FATF式的区域性反洗钱国际组织,如亚太反洗钱组织(APG)、欧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组织(EAG)、欧洲委员会评估反洗钱措施特设专家委员会(MONEYVAL)、加勒比地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CFATF)、东南非洲反洗钱工作组(ESAAMLG)、南美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GAFISUD)等。各组织在世界不同地区推行落实FATF反洗钱国际标准,通过洗钱风险自评等方式监督成员对国际标准的执行情况等。 


埃格蒙特集团1995年由各国金融情报机构发起并组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FATF40项建议中,鼓励各司法管辖区的金融情报机构加入艾格蒙特集团。

 

我国加入的反洗钱国际组织:


 

我国加入的反洗钱专业国际组织包括:FATF,亚太反洗钱组织(APG)、欧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组织(EAG)等FATF式的区域性反洗钱国际组织,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金融情报机构是埃格蒙特集团成员。 


我国加入的相关其他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证监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以及国际刑警组织等。 


执行国际标准或相关决议,接受洗钱风险评估。在国际上,我国作为有关反洗钱组织的主席国或者成员国,参与反洗钱国际组织会议、决策,执行国际标准、相关决议或者公约等,如FATF标准、联合国关于反洗钱相关决议等,并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及相关工作机制。


我国于2019年通过了FATF的反洗钱第四轮互评估,对评估中不合规的指标进行改进,并分别于202010月和202110月提交了强化后续报告。 



2.国内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考虑国际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就期货行业而言,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金融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 


(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以《反洗钱法》为基本法律,《反恐怖主义法》、《禁毒法》、《反有组织犯罪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其他法律为支撑;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行政法规、政策将“三反”工作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提供明确目标; 


(3)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反洗钱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具体指导;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证监会)、《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人行或证监会发布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 


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自律规则为具体落实。 

 


3.近期实施的反洗钱法律法规


 

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251日起施行。


目的: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主要内容:预防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等,明确了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的概念,对恶势力适用法律规定惩治及防范措施等,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新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的程序,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并于202261日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主动适应信息化监管需求,发挥“大数据”监管效能,将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并重,明确了非现场检查的方式和运用、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构建以整改为核心的检查结果处理流程,督促被检查人切实加大整改力度,落实各项管理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查处分离”为核心,明确了执法部门、法律部门和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程序;增强了行政处罚工作的透明度;注意加强行政处罚程序与其他法律程序的衔接,注重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4.重要国际国内反洗钱监管动态

 

金融特别行动组(FATF)公布高风险及应加强监控的国家或地区:

 

202210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33届第1次全会决定将缅甸列入“呼吁对其采取行动的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名单(“黑名单”),将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纳入“应加强监控的国家或地区”名单(“灰名单”),同时认可巴基斯坦和尼加拉瓜在改进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体系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同意其退出“灰名单”。 

高风险国家和地区(3个):朝鲜、伊朗、缅甸。 

应加强监控的国家或地区(23个):阿尔巴尼亚、巴巴多斯 、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开曼群岛、直布罗陀、海地、牙买加、约旦、马里、摩洛哥、缅甸、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巴拿马、菲律宾、塞内加尔、南苏丹、叙利亚、土耳其、乌干达、阿联酋、也门。 

 

各义务机构根据名单更新情况,对上述区域客户及交易等情况加强管理。 

(文章来源:http://www.fatf-gafi.org/publications/high-risk-and-other-monitored-jurisdictions/documents/increased-monitoring-october-2022.html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度反洗钱重点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电话会议,对2022年反洗钱工作进行部署,主要包括:

 (1)推进《反洗钱法》修订,完善反洗钱制度体系;

 

(2)修订《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设; 

(3)继续推进反洗钱国际评估整改,攻坚整改难点问题; 

(4)高质量完成洗钱风险评估,开展国家反洗钱战略制定工作; 

(5)切实提高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推进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监管工作; 

(6)进一步完善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反洗钱科技运用和宣传培训等基础工作实效。 


最高检发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二季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10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以及加强司法办案、依法打击犯罪,开展能动履职、协同推进网络治理的相关成效。希望通过发布这批案例,起到警示犯罪分子、引导社会公众、推动行业治理的积极作用。 

所涉案件类型 

 

(1)诈骗案:

 以投资虚拟货币等为名搭建虚假交易平台跨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虚构艺术品交易平台以投资理财为名实施网络诈骗; 

冒充明星以投票打榜为名骗取未成年人钱款; 

以组建网络游戏情侣为名引诱玩家高额充值骗取钱款; 

虚构基因缺陷引诱被害人购买增高产品套餐骗; 

利用虚拟货币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跨境转移资金取钱款。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行业“内鬼”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激活手机“白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3)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多人参与、多途径配合搭建专门运输通道向境外运送银行卡套件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非法买卖GOIP设备并提供后续维护支持,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技术帮助;

 冒用他人信息实名注册并出售校园宽带账号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工具。 


 

危害及警示:

 

从案件类型看,有五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另外五件则是与之关联的网络黑产犯罪。10件典型案例较为全面反映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样态,深入揭示了此类犯罪的社会危害。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即领域广、手段新、危害深。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程度叠加升级,影响扩大蔓延。此类案件尤其是跨境案件,往往被骗群众多、涉案金额大,不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看病钱、求学钱。网络黑灰产滋生蔓延,导致犯罪门槛降低,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

广大社会公众要警惕各类新型诈骗手法,切莫贪图眼前蝇头小利、切莫追随不良网络文化、切莫轻信前沿概念技术,三思而后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文章来源:https://www.spp.gov.cn/spp/xwfbh/wsfbt/202204/t20220421_554307.

Copyright © 2023 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4070号-2 本站支持 IPv6访问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3289号 交易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人工服务时间:交易日 8:30-17:00, 19:00-22:00

400-600-7299

应急报单电话: 021-55275071021-55275072

官方公众号

东亚财富APP

东亚期货APP

官方抖音号

Copyright © 2023 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4070号-2 本站支持 IPv6访问,交易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653853s